新西兰警告列汀类降糖药的大疱性类天疱疮风险
新西兰警告列汀类降糖药的大疱性类天疱疮风险
2019年5月7日,新西兰药品和医疗器械安全管理局(Medsafe)发布信息,警告列汀类抗糖尿病药引起的大疱性类天疱疮风险。
最近,有文献显示用于治疗2型糖尿病的二肽基肽酶-4(DPP-4)抑制剂(也称为“列汀类”)与大疱性类天疱疮相关。
大疱性类天疱疮是一种自身免疫性疾病,会导致表皮下水疱。自身抗体和活化的T淋巴细胞以表皮基底膜中的蛋白质为靶标,触发炎性进程,导致水疱形成。大多数大疱性类天疱疮的病例发生于60岁以上个体,其通常表现为重度瘙痒和充满液体的大水疱(1-3厘米),称为大疱。大疱最终破裂,留下湿润的糜烂皮损,结痂后痊愈而无瘢痕形成,也可能累级黏膜。大疱性类天疱疮通常是一种自限性疾病,其临床病程可持续数月至数年。然而,它也可能是一种严重且潜在致死性疾病,尤其是当皮损分布广泛或对治疗耐药时。
大疱性类天疱疮的风险升高与下列因素有关:高龄;HLA关联提示遗传易感性;暴露于某些药物;合并神经系统疾病(例如卒中、痴呆、帕金森病)、银屑病、癌症、皮肤感染等。
药物性大疱性类天疱疮的病例报告中最常见涉及青霉胺和呋塞米。在国际上也已报告了与卡托普利、青霉素及其衍生物、柳氮磺胺吡啶和局部用氟尿嘧啶相关的病例。病例对照研究发现大疱性类天疱疮与神经安定药、髓袢利尿药和螺内酯存在显著相关性。
最近,有文献显示DPP-4抑制剂与大疱性类天疱疮相关。该关联性的证据最初基于病例报告和国家药物警戒数据库分析,且现已包含了对照性观察性研究。尚未充分了解DPP-4抑制剂与大疱性类天疱疮间关联性的病理机制。
在新西兰获批的DPP-4抑制剂有维格列汀、西格列汀和沙格列汀。在维格列汀和西格列汀的数据表中,大疱性类天疱疮被列为源自上市后经验的不良事件。1965年至2018年间,新西兰不良反应监测中心收到20例怀疑是由药物引起类天疱疮的不良反应报告。其中1例报告与D-青霉胺有关,3例与青霉素衍生物有关,1例与呋塞米有关。尚无涉及与DPP-4抑制剂相关的类天疱疮反应方面的报告。
若怀疑某种药物可引起大疱性类天疱疮,请停药并考虑转诊至皮肤科专科医师。大疱性类天疱疮的一线治疗通常涉及局部或全身用皮质类固醇和支持性治疗,但也可能需要免疫抑制剂治疗。
(新西兰Medsafe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