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美金医人的担当和忠诚 ——“让优秀成为一种习惯,用担当书写忠诚”心得体会之二
古希腊哲学家亚里士多德说过:优秀是一种习惯!如果说人是习惯的动物,而习惯又是我们的命运的话,那就让我们先养成优秀的习惯,再让优秀的习惯引导我们走向生命的旅程吧。
小时候,平凡的我经常会仰慕那些优秀的人,渴望自己也能成为优秀的她,那时候总觉得优秀对于我,好似星辰一样可望不可及。长大后走上工作岗位成为一名医务人员,我渐渐地体会到:良好的行为习惯,可以让我们在工作中更好地发挥潜能,让我们在平凡的岗位上铸就优秀的自己。对于我们医务人员来说,就是要一直秉持“医者仁心、生命至上”的初心和使命,用精湛的医术、高尚的医德服务百姓健康,在疫情时期,用担当和忠诚守护家乡安全。
从2020年开始,面对肆虐的新冠疫情,医院成为疫情防控的重要场所,作为医务人员的我们,自发地放弃休息时间,冲锋在预检分诊、核酸采集、对外支援等各项工作前沿,严防死守,确保筑牢疫情防控屏障。这时候,我们脑海中只有:疫情就是命令,防控就是责任。
把好关口,耐心细致。在医院北门第一道关口—预检分诊处,我和我的同事坚守岗位已有1年多。我们习惯了每天早上7:15分,身穿防护服、戴着口罩、面屏、手套,站在卡口开始一天的忙碌。“您好,您最近有没有发热、咳嗽等其他不适的症状?”“请出示您的行程码、健康码,谢谢配合。”同样的话语周而复始地询问,同样的场景每天都真实上演,因为“把好第一道关”的承诺,我们不停地穿梭、不休地忙碌,接受询问不厌其烦,做好引导耐心细致。这时候,我们的脑海中只有:耐心一点,细致一些,千万不能漏掉一个可疑者。
同舟共济、携手抗疫。在守护家园的同时,对兄弟省市的抗疫支援,我的同事也“疫”不容辞。年轻优秀的她们化身“大白”,成为最美逆行者。从苏州到连云港再转战大上海,整整三个月,她们习惯了一呼即应、随时出发;习惯了凌晨两点起床,面对只有微微星光的夜色;习惯了跨省通勤,每天在路上往返五小时;习惯了穿纸尿裤,长时间不饮水不进食。防护服就是她们的战袍,采样工具就是她们的武器。这时候,她们的脑海中只有:服从命令、无所畏惧、克服疲倦奔赴抗疫最前线。
采购配送、保障物资。为保障院内和对外支援的“大白”“志愿蓝”有足够的防护物资,打赢这场没有硝烟的战争,我们的物资保障人员坚持做到:抗疫一线吹哨,物资保障必到。他们的手机保持24小时畅通,时刻警醒,随叫随到。为保证全员核酸检测有序、有备开展,他们多次凌晨两点前往卫健委运送防护物资;为保障对外支援的防疫物资提前准备到位,他们经常是夜里十一、二点接到紧急通知,随即就赶到医院,将防护服、口罩、面屏、手套等物资根据抗疫人员的尺码分类打包,并贴好标签。有时候忙完这一切,天边已微微亮,疲惫不堪的他们在科室或躺在椅子上,或趴在桌子上,稍做休息后,又进入新的一天繁忙的工作中。他们甘居幕后不求回报,这时候,他们的脑海中只有:保障防疫物资供应到位,那是责任和使命。
坚守岗位,无私奉献。在面临疫情防控压力大、人员不断被抽调的紧张局面,我们有更多的同事依然坚守在原有的岗位上默默地工作。2020年,介入科张崇高主任在疫情最紧张的时候腿部骨折,原本应当病休在家的他,一想到自己身为科室疫情防控第一责任人,科室医生又非常紧缺,毅然放弃病休坚守岗位,他每天拄着拐杖坚持查房、坚持手术,为了更有利于工作,他索性住在了科室;手外科的曹飞华主任,因为手术多经常需要连台做,即使再累他在手术台上也是十二分的精神,但下了手术台他就累倒在地上和衣而眠……。介入、手外科只是众多临床科室的一个缩影,奋斗在临床一线的他们,已习惯了将奉献当作一种常态,把担当作为一种责任。这时候,他们的脑海中只有:服务于患者,奉献于社会。
身为白衣天使,面对患者渴求的目光,我们义无反顾;面对工作的平凡,我们从容不迫。在这平凡的岗位却又不平凡的事业中,我们坚持 “一切以患者为中心”的服务理念,怀着对生命的敬畏,带着责任心和使命感,带着一种战战兢兢的勤勉,一种如履薄冰的谨慎,用我们的细心、耐心、热心、诚心、用心、信心,让责任成为一种习惯,让优秀成为一种习惯,展现出新时代最美金医人的担当和忠诚!
党 办 刘 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