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医务人员的朋友圈都在晒些啥?“花样晒”我只服他们!
两粒布洛芬,却是发自内心的自我鼓励,儿科医生徐士浩表示吃完就能横扫工作的疲惫和身体的疼痛。
“儿科专科性强,其他科室的医生难以支援,做医生的情怀和责任要求我必须守护在需要我的地方。”孩子们在患病后,病症大多来势汹汹,体温骤升,甚至出现惊厥,一个班上甚至就要抢救4-6个高热惊厥患儿。儿科这时拧成一股绳,护士长阳春梅、护士林晶晶等反复高烧仍然坚守岗位,医生朱明高烧不退、浑身疼痛仍坚持带病出诊,为其他同事分担压力,像这样坚守的医护人员儿科比比皆是。
急诊科医生高楠自从两年前转战急诊科,基本都是连轴转,疫情期间,反复发烧只是停留在休息间输了一小时的液,左手输液,右手写了一首“自嘲诗”,挂完水又返回“人潮涌动”的外科诊室了。主任劝他回去休息一会再来,高楠说道:“我没事的,已经退烧了,这点小状况我应付得来。”这就是大家口中倔强的“楠哥”,明明两面颊还烧得通红,全身打着寒颤,看到源源不断的急诊病人,依旧冲在前面。
是夫妻,是战友,也是“病友”,在医院奋战完一天夫妻两发着高烧给女儿过着最有温度的生日。这个生日有些寒颤......没有蛋糕和礼物,精疲力尽的他们把女儿的生日忘到九霄云外了。
对两个孩子,夫妻两有着深深的愧疚,上小学的女儿自己在家上网课,小儿子也正是调皮不懂事的时候,天天盼着父母的陪伴。前两天,突然接到父母的电话说小儿子发热了,温度39.8℃,刚吃的药,也随着一声声咳嗽喷涌而出,孩子嘴里还念着妈妈。但现在医院人手短缺,大家都在各自忙碌着,谢莉也只是电话安慰了几句,又投身于工作。“那个时候心里不是滋味,想让孩子爸爸回去看看,但是我知道这个时候他比我还抽不开身,所以立马断了这个念想。”
特殊时期,科室人员紧张,多个体检窗口合并,医务人员工作量骤增,健康管理科马丽霞白天不停在科室奔波,晚上回家才发现自己身体不适。“主要是上班走路都带风,没有感觉任何不适,下班放松下来才发现自己发热了。”这是“上班株”给予的“最好”状态,白天、晚上两不耽误。
抗疫版浪漫:因为夫妻双方各自忙碌科室工作,疫情期间恰逢妻子的生日,本来盼着一家人的团聚也就此作罢。周晓燕护士长前两天就开始出现严重不适,但身为心内科护士长并未像常人一样居家治疗,而是选择带病上岗,扯着沙哑的嗓子、拖着沉重的身体忙碌于患者之间,他的病情甚至不比患者轻,但她毫无怨言,只是稍稍安静下来时咳嗽几声。内分泌科冯立全医生听后拜托科室人员悄悄在妻子的桌台上摆上准备了许久的生日礼物,想给爱人一丝鼓励。周晓燕护士长欣慰地表示:铁树这次也开花了,这是过得最走心的一个生日了。
这场疫情也挖掘了医务人员的无限潜能,从行政人员硬生生的转变成了Rapper张,最后还不忘庆幸是在周末被病毒冲击,最起码不耽误日常工作。
除了前线的医务人员之外,后方“阵地”的行政职能人员也同样坚持着。“现在医院的状态就是一个顶两,去年我支援全国各地采核酸,今年我坚守在医院主阵地,只要哪里需要我就在。”张弛笑着说道。
当前,每个人面前,可能都有一片战场。普通人要和自身病毒作战,而医务人员,在和自身病毒作战的同时还需要帮助他人和病毒作战。他们,是患者眼中的希望之光。也许,一个人的力量不够强大,但每一个细小的微光聚集在一起就能点亮一片苍穹。
医务人员的朋友圈故事还有很多很多,对他们而言,医院永远如战场,与疾病的斗争从不停歇!